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防疫措施的一种整体气质,是能感知到的。上海给人的感觉就是专业、科学,不是动辄雷霆万钧的行政力量,多是专家和学者的理性判断。
 
文 | 青柳
 
自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在反复强调一个概念——上海经验。
 
这个经验日前被高度肯定了。
 
9月17-1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上海举办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研讨会。
 
会上强调,“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借鉴上海等地经验……”这句话很亮,仿佛是说,上海等地做得确实很好,这必须承认。
 
那么到底什么是上海经验,上海经验又强在哪?
 
01 上海不易,但波澜不惊
 
仔细梳理能发现,自疫情发生以来到今天,上海几乎每天都在新增病例,大多是境外输入的。
 
疫情发生后,上海是接收境外入境航班最多的城市,直到现在,浦东机场还承担着全国近1/3的出入境航班客流。
 
可以想见这种风险,有的城市不就是因为机场操作失误,导致防疫链条整段垮掉?
 
当然,上海仍然几乎做到了万无一失,这其间发生过数次零星本土感染情况,有的就发生在浦东机场内。但最后的处理很及时,流调很迅速,定位很精确,基本波澜不惊。
 
上海最突出的,是到现在没有搞过全员核酸检测。相比有的大城市,全员检测基本是标配,而且一下连搞几轮,甚至有的在排队检测时还导致传染扩散,闹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不全员核酸检测,说白了,就是发现早、处置快,能迅速找到风险点。
▲旅客正在进行核酸检测(图/图虫创意)
 
从常理来讲,其实也没人愿意全员核酸检测,这是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但要是传播链条摸不清楚了,也就只能硬着头皮都测了吧。中间还点缀着一些防疫工作者累到虚脱、热到脱水的“正能量”新闻,让人看着既心疼又无奈。
 
此外,还有些细节也在丰满着上海经验。比如今年1月开始,上海是第一个流调报告“只提地点不提人”的城市,彻底隐去了隐私信息。相比于别的城市动辄有患者遭受网暴,上海基本没出现过这种情况。
 
这本身也是管理到位的表现,毕竟很多隐私信息是内部泄露出去的,我就在网上看到过某大城市的患者流调报告,从姓名到身份证号清清楚楚。
 
张文宏几次强调过“动态清零”,所谓“动态清零”,就是城市运转不停止,该吃吃该喝喝,一边正常生活,一边清零病例。上海很明显就是顺着这个思路的,几次出现本土病例,但城市没太大影响,疫情也没扩大,很快结束。
 
作为普通老百姓,大家都怕疫情,但谁不希望折腾少一点、动静小一点?一轮轮核酸,一次次封店,有几人受得了?
 
……
 
文章原载于“冰川思享号”微信公众号,经授权转载。
话题:



0

推荐

赵亚姣

赵亚姣

2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财新网博客频道前编辑

文章